“平板賣家”“辦案民警”“代理律師”輪番登場,23歲職場新人懵圈,到底誰纔是真的?近日,江蘇南京六合警方破獲一起精心設計的虛構不同角色的網絡詐騙案件,嫌疑人一人分飾多角設計劇本,在長達一年的時間裏詐騙了受害人超8萬元。
低價誘餌 騙局開場
2024年4月,剛參加工作的小陳在短視頻平臺瀏覽視頻時收到私信,“九成新iPad Pro3000元低價出!”,並出示了相關的發票、序列號,見小陳有購買意願,又以“母親重病急需用錢”爲由,說服小陳直接微信支付定金。隨後,對方僞造快遞單,寄來一部碎屏老年機,卻以“發錯貨”“補運費”等理由多次索款,甚至誘導小陳“合夥投資”DJ音響,先後騙走1.9萬餘元。
“警察”登場 二次收割
半年後,騙子換上“警徽”頭像,冒充辦案民警聯繫小陳,“你5月被詐騙的案件已偵破,需支付律師費、訴訟費!”儘管小陳從未報警,但看見對方發來的蓋有紅章的“法院文書”。小陳信以爲真再次匯款,後對方又以“向領導送禮”爲由,再次騙走2萬餘元。
“律師”收尾 榨乾積蓄
2024年12月底,由騙子假裝的“律師”登場,以要幫小陳前往廣西開庭爲由,索要“差旅費”“保證金”等費用,“單純”的小陳又一次落入陷阱陸續轉賬4.2萬餘元。2025年3月,“律師”再次要求轉賬時,小陳由於積蓄耗盡,才終於將情況告知家人,其家人立刻報警求助。
千里追兇揭露真相
接報後,警方通過追蹤線索,經周密偵查成功鎖定犯罪嫌疑人黃某,今年3月25日,警方趕赴1900公里外的廣西成功將犯罪嫌疑人黃某抓獲,揭開了這持續一年的騙局真相。經查,黃某針對當事人,通過假扮商家、警察、律師三重身份,詐騙當事人8萬餘元。這場精心編排的“三幕騙局”劇本,所有角色均由犯罪嫌疑人黃某一人扮演。目前案件仍在進一步偵辦中。
南京警方在此提醒,網購商品通過正規平臺交易,公檢法機關絕不會通過電話、微信辦案更不會要求轉賬!低價商品、投資返利、陌生“維權”均爲詐騙常見套路!一旦受騙立即報警,注意留存證據。
作者|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羅莎莎 通訊員 周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