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寧波一名駕駛人在彎道違法超車時與摩托車發生碰撞。碰撞發生後,肇事駕駛人並沒有第一時間救助傷者,而是急着下車更換車牌,一起看一下事發現場。
違法超車撞翻摩托車 無視傷者還更換車牌
今年5月2日,在浙江寧波餘姚境內的省道嘉餘線上,一輛未懸掛車牌的轎車在違法超車過程中撞倒一輛摩托車,造成摩托車駕駛人左手臂骨折。後車行車記錄儀視頻顯示,事故發生在一處連續彎道,摩托車駕駛人被撞倒後,小車駕駛人並未第一時間檢查傷者受傷情況,而是從後備廂裏拿出車牌進行更換。
據瞭解,事故發生地點爲寧波餘姚四明山某條山路,因其山路蜿蜒和自然景觀優美,也是網紅熱門打卡地之一,平日裏車流量並不小。經過案件調查,餘姚市公安局發佈警情通報,小車駕駛人周某因涉嫌危險駕駛罪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交警賬號註銷關聯該事故?原是“AI答案”
然而,事情到此並沒有結束,隨着事故現場相關視頻、照片被髮到網絡,相關話題立即引發網友關注。這期間有網友發現寧波交警抖音賬號已經註銷,便通過一款AI軟件發起提問,得出寧波交警抖音號註銷的原因“主要與5月2日的這起交通事故引發廣泛關注有關”的結論,輿論進一步發酵。
根據這款AI軟件給出的答案,一些網友把搜出的截圖又傳至社交媒體,網友隨後繼續提出種種疑問。記者注意到,5月5日和6日,在寧波交警微博賬號上,仍有網友留言,暗指寧波交警註銷抖音賬號跟撞人事故存在關聯性。隨後,寧波交警通過微博展開闢謠。
寧波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隊政工紀檢室副主任 張旖婕:爲了進一步規範新媒體平臺的管理,根據上級的要求,對我們的幾個新媒體平臺進行了資源的整合。我們發佈了一個停更的公告,同步我們也向抖音提出註銷的程序,2025年2月6日,抖音平臺通過申請以後,我們就已經停更註銷了賬號,實際上跟這個事件是沒有任何關係的。
“全民AI” 熱潮下 “AI幻覺”如何避免
在如今“全民AI”熱潮下,不少人都開始養成了有什麼問題拿起手機問AI的習慣。那麼,這種傳說中能代替人類思考的新技術,爲什麼出現了這種干擾傳播秩序的問題呢?
據專家介紹,現階段網民們普遍接觸到的AI軟件本質上是一個“概率計算器”,而不是真正的思考者。它的原理可以分爲:喂數據、學規律和做推理三個步驟。
中國計算機學會安全專業委員會數字經濟與安全工作組成員 方宇:通過“投餵”大量的訓練數據,AI學習哪些詞經常連在一起,再通過複雜的神經網絡算法,提煉語義語法規則,根據提問再逐字呈現出最可能的答案,所以AI給出的答案經常依賴於它所“見過”的數據。
但是,對於超出“知識庫”的問題,這種技術則會容易出現“AI幻覺”,也就生成了貌似合理連貫,但同輸入問題意圖不一致、與現實或已知數據不符合或無法驗證的內容。比如“寧波交警抖音賬號關閉與一起交通事故引發廣泛關注有關”的這場輿論風波,就是因爲出現了“AI幻覺”。不過,專家表示,現階段的“AI幻覺”難以完全被消除,但可以試着緩解。
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專業委員會委員 薛智慧:當使用AI軟件生成的內容時,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重點關注,通過多個信息來源,對內容進行確認,特別是涉及新聞,統計數據時更是如此;如果生成了具有敏感和偏見性的內容,需要提高警惕,避免被誤導;AI軟件只是一個輔助工具,不要過度依賴和相信這些軟件生成的內容。
如今,AI技術發展迅猛,出現了包括換臉、換聲、文案拼接、新聞嫁接等衆多功能,怎麼避免它變成傳播虛假信息、干擾傳播秩序的黑色工具,專家表示:技術本身沒有善惡,關鍵是看人怎麼用。
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專業委員會委員 薛智慧:可以從在用戶層面,讓民衆瞭解AI生成內容的原理,學習辨別虛假信息;在平臺層面,AI軟件服務商應建立嚴格的審查、檢測、過濾的制度;在社會層面,建議出臺相關政策制度,規範AI的使用等多個方面去考慮。
(總檯央視記者 李珺 杜金明 崔世傑 趙學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