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糖飲食對健康的傷害毋庸置疑,皮膚變差、擾亂血糖等都是顯而易見的後果。但一項新研究發現,攝入過多果糖,還會間接促進腫瘤生長。
研究者表示,攝入果糖可能影響肝臟代謝,從而擾亂全身的健康狀態,尤其體現在腫瘤生長方面。
1
果糖≠水果中的糖
有的人認爲,果糖就是從水果中提取出的糖,因此是健康的。實際上,這個觀點並不正確。果糖的確存在於水果、根類蔬菜(甜菜、地瓜等)以及蜂蜜中,但飲料、糕點中也有它的身影。
需要說明的是,用於各種加工食品中的果糖並不是從水果中提取的,而是用澱粉水解後得到葡萄糖液,再經有關酶的異構作用,將其中一部分葡萄糖異構成果糖。
對人體來說,果糖主要有3種來源:天然水果和水果乾、糖和蜂蜜、果葡糖漿和其他果糖產品。
2
果糖的3個營養真相
少量果糖攝入可能有益,比如對肝臟的葡萄糖代謝有益。配合澱粉類食物,在不增加碳水化合物總量的前提下少量攝入果糖,可幫助降低糖化血紅蛋白水平。
而攝入過多果糖,不僅會導致肥胖,還可能引起脂肪肝、誘發痛風,甚至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
除此之外,果糖還有3個容易被誤解的真相:
真相一:升糖慢,但升血脂和尿酸速度快
儘管果糖代謝不受胰島素制約,血糖生成指數(GI)只有23(葡萄糖、蔗糖分別爲100、65),對血糖波動的影響比較小,但果糖進入人體後,主要依靠肝臟進行代謝,在這一過程中會產生單磷酸腺苷,如果不斷累積,會增加高尿酸血癥風險。
與此同時,果糖還會通過增加胰島素抵抗,間接升高尿酸。另外,攝入大量果糖會促進脂肪大量合成,引起脂肪肝和血脂水平升高。
真相二:白糖和蜂蜜,也會增加果糖攝入
白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蔗糖在腸道中被蔗糖酶水解後,會產生葡萄糖和果糖。
一般來說,低溫儲存還不容易結晶的蜂蜜,所含的果糖會多一點。除了蜂蜜本身所含的果糖外,蔗糖分解後,同樣會產生果糖。
真相三:有些食品配料含大量果糖
甜飲料其實是果糖的最大來源。根據果糖含量,常見的果葡糖漿有含糖量42%、55%、90%這三種。多數含糖飲料中糖含量在8%~11%,一瓶加了果葡糖漿的500毫升含糖飲料,如果按照飲料含糖量10%計算,果糖含量超過20克甚至45克。
購買飲料、蛋糕、餅乾等甜味食品前,重點看配料表前三位,是否有“果葡糖漿”,如果有就要慎重選購。
3
健康喫糖,怎麼減少攝入量?
世界衛生組織和我國膳食指南都建議把一日當中的添加糖控制在50克以內,最好在25克以內,這裏也包括果糖含量。
那麼,如何降低日常飲食中糖的攝入量?
少喝甜飲料,日常膳食中少加糖,喝粥、喝湯儘量不放糖,蜂蜜也要嚴格限量;
選擇含糖量較低的酸奶等食物;
每天喫水果200~350克(去皮去核量),含糖量高的水果應當酌情減量;
不要大量喝果汁,哪怕是自己榨取或購買的100%果汁;
水果可用來替代甜食或部分涼菜,用餐時少量喫,既能避免過量,又能發揮少量果糖對葡萄糖代謝的促進作用。
需要提醒的是:人體對果糖的代謝能力有遺傳差異,也有體質區別,消化不良者以及胃腸道炎症患者,要更嚴格地控制果糖攝入量,水果攝入量也應比健康人減少,喫時注意少量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