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夜不能寐!烏魯木齊一小區現規律鳴叫,真相讓人意外……

吉尤…... 吉尤 …...”4月底以來,每到夜晚,住在烏魯木齊市溫泉東路維斯特世紀花園小區的居民就被這樣的規律鳴叫聲困擾。

“天一黑叫聲響起,有時候叫到半夜,很規律。”維斯特世紀花園小區居民方媛說。

記者採訪瞭解到,4月底至5月上旬,就陸續有居民反映說夜晚聽到了類似機械發出的聲音,清脆悅耳,持續很長時間;還有人到社區投訴,說叫聲令人整夜睡不安穩;也有人夜半三更尋源頭,錄下這個奇怪的聲音。

經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鳥類專家馬鳴鑑定,該聲音來自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西紅角鴞,系其4月至5月繁殖期的求偶行爲。

“它的學名是西紅角鴞,是新疆最小的貓頭鷹之一,體長約20 釐米,屬夜行性猛禽,以昆蟲和齧齒類爲食,單隻成鳥每年可捕食上千只害鼠,堪稱城市滅鼠能手。”馬鳴認爲,其發情期鳴聲是生態系統完整的標誌,該物種通常棲息於天山山區針葉林,近年因城市生態改善偶現市區,被視爲 “生態指示劑”。

西紅角鴞在國內僅分佈在新疆,俗稱“夜貓子”,白天不活動。

針對擾民問題,馬鳴建議市民通過佩戴耳塞、加裝隔音窗等物理方式短期降噪,同時呼籲理解繁殖期自然現象,“鳴聲持續約2至3周後將逐漸減弱”。

他特別提醒,鴞類均屬保護動物,非法驅趕或捕捉涉嫌違法,鼓勵市民參與 “共聽夜鳥” 全國性觀測活動(5月1日-31日),以科學視角親近自然。

“當貓頭鷹的夜鳴穿透城市,這是自然對生態改善的溫柔回應。” 馬鳴說,市民可通過 “觀鳥記錄中心” 小程序記錄鳴聲,讓每一次聆聽都成爲守護生物多樣性的行動。

文/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記者江斌偉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