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癱,又稱爲面神經炎,是面神經受損引起的面部肌肉癱瘓,以面部表情肌羣運動功能障礙爲主要特徵。夏季是面癱高發季節,記者從蕭山區中醫院獲悉,醫院鍼灸科僅6月份就接診了40多名面癱患者,就診量較平常提升一倍。醫生提醒,空調溫度不要過低,更不宜長時間對着身體直吹,面癱黃金治療期僅7天。
市民徐先生就是醫院近期接診的其中一名患者。6月18日清晨,還沉浸在睡夢中的徐先生被異樣感驚醒。他下意識地想用手揉眼睛,卻發現左眼怎麼也閉不緊,淚水不受控制地往外流。起身洗漱時,水從左側嘴角不斷漏出,對着鏡子一照,更是嚇得不輕——口角明顯向右歪斜,左側面部像失去了控制般不聽使喚。
驚慌失措的徐先生顧不上喫早餐,立刻趕到蕭山區中醫院就診。經過檢查,醫生告訴他,這突發的“歪臉”症狀,竟是前一晚貪涼對着空調直吹引發的面癱。
其實,面癱在中醫裏又稱爲“口僻”“卒口僻”“吊線風”“歪嘴風”。臨牀多表現爲患側面部額紋變淺或消失,不能皺眉,眼裂增大,眼睛閉合不全,鼻脣溝變淺,哭笑時口角歪向健側,喝水、刷牙時漏水,鼓腮吹氣漏氣等症狀。
區中醫院鍼灸科副主任中醫師方櫻琳說:“《黃帝內經》記載‘風者,百病之長’,雖然這裏說的‘風邪’不完全等同於自然風,但也在告誡我們,空調風雖涼快,可別貪涼亂吹。大熱天裏,人體的毛孔就像大門敞開着,這時候要是對着冷風猛吹,就等於給‘風邪’大開方便之門,讓它輕輕鬆鬆就‘溜’進身體。”
就臨牀診療情況來說,面癱發病左右側別、男女性別無明顯差異,任何年齡均會發病,以老年人居多。但部分年輕人由於不良生活作息,加之學習工作壓力大,也可能出現面癱。面癱不是單純的“面子”問題,其發生的背後是身體健康異常的體現。
一旦發現“面癱”怎麼辦?
方醫生提醒廣大患者,面癱早期干預至關重要,在發病後的72小時內,若病情適宜,可使用糖皮質激素減輕面神經的炎症和水腫。同時,配合抗病毒藥物、神經營養藥物等進行綜合治療。一般面癱的急性水腫期是7天左右,過了急性水腫期,醫生會選取不同的穴位及針刺方法。此外,艾灸、電針、穴位注射、拔罐、中藥內服外敷等綜合療法,也能幫助面神經快速恢復。
除了配合醫生治療,患者在家也能做些護理輔助康復。比如,每天用40℃左右的溫熱毛巾敷在患側面部2—3分鐘,再搓熱雙手輕輕按摩,促進血液循環。在家可對着鏡子進行抬眉訓練來恢復額肌,通過鼓腮練習防漏氣,通過努嘴動作來強化口周等。
此外,患者也可以通過按摩地倉穴、四白穴、陽白穴、頰車穴、翳風穴、合谷穴來改善症狀。醫生建議,一旦發生面癱儘早去醫院進行治療,切勿濫用偏方,以至於延誤病情。
來源:蕭山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