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到冰雹?北大拿瑪瑙和你換!不是,你怎麼不早說啊……

最近,全國多地頻發

冰雹和大風天氣

前幾天

一場“鴨蛋大”的冰雹

讓身在北京的小夥伴印象深刻

在衆多關於“冰雹”的討論中

有一則消息顯得有些另類

那就是“冰雹換瑪瑙”

發佈這則消息的是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師生組建的

“冰雹課題小組”

收集了冰雹

真能兌換瑪瑙嗎?

爲什麼課題組

要收集大家手中的“冰雹”?

“冰雹”被收集後用來做什麼?

一起來看~

1

瑪瑙和冰雹一樣

都是獨一無二的

這幾天爆火的“冰雹換瑪瑙”推文

是北大物院“冰雹課題小組”

於去年5月10日發佈在微信公衆號上的

推文介紹了課題組的研究目的、

“冰雹換瑪瑙”的具體活動內容

以及冰雹收集步驟

和目前的冰雹樣本研究成果等

根據項目團隊介紹

在“冰雹換瑪瑙”活動中

收集者一次需要收集外表、大小、數量

有一定要求的冰雹樣本

合理保存並記錄相關信息

聯繫課題組後

課題組會派人攜便攜式冷凍設備

以最快的速度上門取回樣本

並送上精美的瑪瑙紀念品一份

研究人員同活動參與者合照

爲什麼想到用瑪瑙作爲禮物?

因爲課題組發現

有的瑪瑙在切片後

會呈現一圈圈的紋路

而冰雹切開後也有着類似

一圈圈透明與不透明的交替

並且“每一顆瑪瑙的切片

與自然界天然的冰雹一樣

都是獨一無二的”

贈予的瑪瑙鑰匙扣不僅是謝意

更讓大家在日常生活中

能直觀感受這些自然奇蹟的關聯

瑪瑙紀念品

林翔羽是活動的主要負責人之一

也是北京大學物理學院

大氣與海洋科學系博士研究生

及物理學院冰雹課題組成員

林翔羽說

“冰雹等強對流天氣具有尺度小

突發性強等特點

目前常規氣象觀測網

難以捕捉到冰雹事件的信息

收集冰雹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課題組無法提前預知和蹲守下雹

因此想到發動志願者

來幫忙收集冰雹樣本

在聽到團隊活動

受到網友廣泛關注後

他非常感謝大家的熱情參與

也希望大家能優先保證自己的安全

2

“志願者並不是爲了瑪瑙

才幫我們收集冰雹”

爲何要收集冰雹?

全球變暖的背景下

類似冰雹這種極端災害天氣的

頻率與強度如何變化

還是一個未解難題

自2021年起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張慶紅教授課題組

就發起了“冰雹換瑪瑙”的長期活動

邀請公衆通過收集冰雹

參與科學研究活動

冰雹內部交替出現的透明和不透明生長層

張慶紅教授是林翔羽的導師

“當時大多數人研究冰雹

做的都是模擬統計

我們想更接地氣一點

從實際出發

從冰雹樣本出發

以實驗室的分析手段去研究冰雹”

林翔羽介紹道

2016年開始

課題組在朋友圈

嘗試發出收集冰雹的請求

爲了保證研究價值

冰雹樣本需全程冷凍

一般情況下,課題組成員們

會帶着一個小型移動冰箱

全國各地到處上門取冰雹

林翔羽說

雖然用冰雹換瑪瑙

是想要鼓勵大家來參加這項活動

“但其實絕大多數志願者

並不是爲了瑪瑙

纔來幫我們收集冰雹樣本”

林翔宇介紹

大部分參與活動的志願者

是各地氣象系統的同事們

並且很多志願者參與了一次後

第二年還會主動幫忙收集冰雹

“新的科學發現離不開大家的幫助

我們再次懇請大家

參與我們的冰雹追蹤計劃

幫助我們收集冰雹

3

收集到的冰雹

能用來幹些啥?

針對收集到冰雹之後的研究

課題組會偏向於

關注冰雹事件的成因

一般會與氣象局合作

申請氣象觀測資料和數據

來研究此次冰雹的形成過程

林翔宇介紹

課題組開展收集冰雹的科學項目

對冰雹進行研究

可以應用於未來天氣和氣候模式中的

微物理參數化方案

“我們可以更早地預測冰雹

對冰雹進行正確的評估

讓民衆有更多的時間

採取應急避險措施”

截至目前,張教授團隊在9年內

已成功收集了

來自全國各地的冰雹樣本

而“冰雹換瑪瑙”的活動

也已得到了63位朋友的幫助

今年5月9日,課題組用徵集到的冰雹

做出的最新研究成果

正式發表

4

收集冰雹

總共分幾步?

收集一次冰雹

全流程是什麼?

戳圖秒懂↓↓↓

“很多志願者出於好心

會收集更好看或是更大的冰雹

但研究發現

大冰雹和小冰雹的增長行爲

或是在雲內的運動過程是有區別的

所以課題組希望能夠儘量收集到

不同樣本尺寸的冰雹”

林翔宇強調

氣象學是和民生非常貼合的領域

“我們的最終目標是

將研究成果應用於實際、造福於民衆

減小冰雹造成的災害”

爲紮根實際的科學研究點贊!

也期待“冰雹研究小組”

能夠收穫更多碩果(冰雹)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綜合九派新聞、北京大學、冰雹課題小組



Scroll to Top